红花栽培技术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[草药产地]
全国各地有栽培,主产河南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苏等地。
[红花栽培技术]
喜温暖干燥环境←幼苗不耐寒;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为好; 忌连作。南方于10月(霜降前后)、北方于3-4月用种子繁殖,穴播或条播,每亩用种量2.5-3kg,株行距各33cm左右,出苗后间苗,苗高7-10cm时定苗,每穴2株。结合中耕除草,在幼苗有5-6片叶时施一次苗肥,抽茎时再追肥一次,雨天须及时排水。主要嗬害有枯萎病,须拔除病株,集中烧毁,用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5%石灰淋灌;炭疽病,用30%菲醌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及1: 1: 120波尔多液于发病前喷洒。主要虫害有蚜虫与潜时蝇,可用40%乐果乳油800-1000倍液喷杀。
[采收加工]
6-7月花盛开时,宜于晴天早晨露水未干前采收(止时花序及叶上的刺较软,不太刺手),晒干或晾干。
[中药炮制]
将原药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
[中药贮藏]
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传统的贮藏方法,系将净红花用纸分包(每包约500-1000g)贮于石灰箱内,以保持红花鲜艳的色泽。
[药材特征]
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,黄红色或红色。花冠筒细长,先端5裂,裂片狭线形;雄蕊5枚,花药聚合成筒状,黄白色;柱头长圆柱形,露出于花药筒外,顶端微分叉。质轻,柔软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