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头翁栽培技术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[草药产地]
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以东北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安徽等地产量大,质量佳。销全国。
[白头翁栽培技术]
生物学特性: 喜凉爽干燥气候。耐寒,耐旱,不耐高温。以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,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,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。
栽培技术: 用种子或分株繁殖。种子繁殖: 早春或晚秋播种。早春多在3-4月播种育苗,条播,行距3-4.5cm,播后覆土,以盖住种子为度。至第2年早春,越冬幼苗未萌芽前,按行株距30cm×9cm进行移栽。分株繁殖: 在老株尚未萌发时连根挖起,分株栽植。
田间管理: 幼苗期宜施氮肥,抽苔时要摘除花蕾,以利根部发育,经常注意浇水、松土和除草等管理工作。
[采收加工]
种植在第3、4年的3-4月或9-10月采根,一般以早春3-5月采挖的品质较好。采挖出的根,剪去地上部分,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,洗去泥土,晒干。
[中药贮藏]
置通风干燥处。
[药材特征]
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,稍弯曲,有时扭曲而稍扁,中部或下部有时分出2-3支根。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,较粗糙,有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;皮部开裂或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,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纹,且常有朽蚀而成的凹洞;根头部稍膨大,有时分叉,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及幼叶,密生白色长绒毛。质硬脆,折断面稍平坦,黄白色,皮部与木部间多有裂隙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