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 < 中草药种植 < 中草药公益网 : 当前
文 章 推 荐
川贝母栽培技术
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
[草药产地]

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的主要来源,因以四川松潘为集散地而得名,主产于四川,销华东、华南,并出口。甘肃贝母又称岷贝,产于青海的称青贝;主产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。卷叶贝母为商品青贝的主要来源,主产于西藏、云南、四川,主销华东、华南,并出口。梭砂贝母因四川产品多集散在康定(旧名打箭炉)而名炉贝,土产于四川、云南,销华北。

[川贝母栽培技术]

宜冷凉湿润气候,要求年均温度0-6℃,最冷月不低于0℃,最热月不高于15℃,年降水量不少于700mm,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达全年20%以上的环境;以土层深厚、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好。种子繁殖。7-8月采收由绿变黄的果实,剥取种子。以种子容积4倍量腐殖土或锯木屑与种子混匀,层积入设置在室内或林下、宽40cm、深20-30cm的平底沟或木箱内,积层厚10-20cm,盖以1-2cm厚的山草等,保持湿润。积层厚度大于10cm,则隔周倒种1次。维持层积日均温度4-10℃,变温期6-8周或更长。取胚形态发育成熟的种子,于3-4月条播或撤播,每亩用种量3-4kg。播前作畦,宽105-110cm,高10-15cm,畦间步道宽40cm,畦面撤施过磷酸钙,播后上覆厚1.5-2cm腐殖质土,再盖上山草,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。种子播种第一、二年需生长季枯苗后培土,第二生长季出苗时,追施厩肥或堆肥,出苗6-7周和9-10周时,根外追施磷、钾肥。在秋雨高温季节,杂草萌生、贝母枯苗后鳞茎埋于地下时,耙除几次杂草芽,以减少除草次数。注意防旱、防涝、防溅泥污染。亦可用完整鳞茎、分离鳞片或鳞片切块繁殖。5月至枯苗前有锈病危害,要清除枯叶,必要时每隔2-3周,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。自腐病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。

[采收加工]

采挖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。野生品多在夏、秋季或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。用种子播种栽培的于第三年茎叶祜萎后采挖,除去残茎、叶、根,快速干燥。用鳞茎及分割鳞茎繁殖的于次年采挖。鳞茎鲜重在3g以下的,盛于网袋中,淘洗,扎紧袋口,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,晾干,摊于竹席上,盖以黑布,曝晒呈粉白色。如遇天气不好,撞后摊于筛板上,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-50℃烘干。鲜重3g以上者,撞后以硫磺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,再烘干。不用硫磺熏,干燥困难。

[中药炮制]
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用时捣碎,或研末。

[中药贮藏]

置干燥通风处,防霉,防蛀。

其他文章
 · 山药栽培技术 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