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连栽培技术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[草药产地]
黄连主产于四川、湖北;贵州、陕西亦产,主要为栽培,药材名味连、川连、鸡爪黄连。长江南岸、四川石柱及湖北来凤等地的称南岸味连,产量大;长江北岸、四川巫溪、城口及湖北房县等地的称北岸味连,质量佳。销全国,并出口。三角叶黄连主要栽培于四川峨嵋与洪雅,药材名雅连、峨嵋连、刺盖连。销全国,并出口。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、维西、碧江及西藏察隅等地,药材名云连。销全国各地。
[黄连栽培技术]
喜冷凉湿润环境,忌高温、干旱和强光照射,一般以早、晚有斜射光照,土壤疏松肥沃,土层深厚,排水良好,坡度在20度内,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种植为宜。过去砍林垦荒栽培黄连;现多采用林间或熟地栽培。常用种子育苗移栽,于立夏前后(5月)采收栽培4-5年健壮植株的种子,与3-5倍细沙土或含水量25%-30%的山土混合,在3℃低温条件下贮藏;亦可易地埋藏。秋、冬季(10-11月)撒播。播后稍加镇压,并撤盖一薄层堆肥或细土,再盖草或苔藓。种子发芽后,揭除覆盖物,搭棚遮荫,幼苗1-2片叶时间苗,株距约2cm;施一次催苗肥。3-4年后移栽,春栽(7月前)成活率高,生长健壮,秋栽(7月后)较差。移栽宜于阴天或雨后进行,选有叶子3片以上的幼苗,冲洗根部的泥土,剪短须根,按行株距各10cm穴栽,种子或幼苗缺乏时可用扦插雅连只用扦插繁殖。
田间应经常除草;除施足基肥外,每年应多次追肥培土,前期多施氮肥,后期以磷钾肥为主;生长期间,随着苗龄增长,逐年减少郁闭度,如林间栽连,自第三年起应注意疏枝,调节郁闭度为50%。第四年30%左右,第五年20%左右。病害有白粉病,在发病初期喷射庆丰霉素80单位2-3次;炭疽病用1: 1: 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;白绢病常于6月初发病,用50%多菌灵粉剂800倍液淋澈: 毒素病应在4月初用40%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红蜘蛛及叶蝉。
熟土栽连,最好与玉米、黄豆、马铃薯等作物轮作。
[采收加工]
全年可采,以秋末冬初雪前挖取为佳。栽培黄连以生长5-6年采收为宜,挖出根茎,除净泥土,剪去须根及茎叶,烘干,趁热装入"撞笼"内撞净须根及泥沙。云南地区在撞去须根后用水喷洒,使表面湿润,用硫磺熏24h,再干燥。
[中药炮制]
1.黄连片 将原药除去杂质,抢水洗净,润透,切薄片,阴干。
2.炒黄连 取贵连片炒至略显老黄或轻微带焦,取出放凉。
3.酒黄连 取黄连片,用黄酒拌匀,闷润至透,用文火炒干。取出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黄酒12.5kg。
4.姜黄连 取黄连片,用姜汁拌匀,闷润至透,文火抄干,取出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生姜12.5kg或干姜4kg。
5.萸黄连 取吴茱萸,加水适量煎煮辛小时,去渣取汁,拌入黄连片中,闷润至透,用文火炒干,取出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吴茱萸10kg。
[中药贮藏]
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。酒黄连、姜黄连、萸黄连,贮于密闭容器中,置阴凉干燥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