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南星栽培技术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[草药产地]
1.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Erubescentis 主产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2.异叶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Heterophylli 产于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;此外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河北等地也产。
3.东北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Amurensis 主产于东北及山东、河北等地。
[天南星栽培技术]
喜冷凉湿润气候和阴湿环境,怕强光,应适度荫蔽或与高秆作物或林木间作。以选湿润、疏松、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,粘土及洼地不宜种植。山区可在山间沟谷、溪流两岸或疏林下的阴湿地种植。忌连作。用种子或块茎繁殖。种子繁殖: 选择当年新收种子于8月上旬播种,按行距12-15cm开浅沟,把种子播入沟内,覆土约1.5cm,温度在20℃左右,约10日出苗。翌年4、5月苗高5-10cm,按株距15cm定植。亦可用湿砂贮藏,翌年春季播种育苗。因种子繁殖生长期长,产量不高,故一般多不采用。块茎繁殖: 于10-11月收获时,选无病虫害、健壮、中等大小的块茎作种茎,贮放于地窖内。翌年4月在畦面开浅沟,沟距20-25cm,株距15cm下种,芽头向上,覆土4-5cm,浇水,每亩需大的种茎40-50kg,小的种茎30-40kg,栽后15日左右出苗。生长期间要注意浇水,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雨季注意排水。7月苗高15-20cm,追施人粪尿1次。初次追肥后,宜深中耕,第二次追肥在8月,施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混合肥料,施肥后要浇足水。花期除留种株外,其余花序全部摘除。病害有病毒病,要注意选留健壮无病株作种,并防治蚜虫为害。虫害有短须螨,成、若虫于叶背吸食汁液,使叶变黄,脱落,用20%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或73%克螨特3000倍喷雾。
[采收加工]
10月挖出块茎,去掉泥土及茎叶、须根,装入撞兜内撞搓,撞去表皮,倒出用水清洗,对未撞净的表皮再用竹刀刮净,最后用硫黄熏制,使之色白,晒干。本品有毒,加工操作时应戴手套、口罩或手上擦菜油可预防皮肤发痒红肿。
[中药炮制]
1.生天南星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。干燥。
2.制天南星 取净天南星,按大小分开,分别用清水浸泡。每日换水2-3次。如水面起白沫时,换水后加白矾(天南星每100kg,加白矾2kg),泡1日后。再进行换水,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。另将生姜片。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,倒入浸漂好的天南星共煮至内无干心时取出。除去姜片,晾至4-6成干,切薄片,干燥。筛去碎屑。天南星每100kg,用生姜、白矾各12.5kg。
3.胆南星 取制南星细粉,加入净胆汁(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)拌匀,蒸60分钟至透,取出放凉,制成小块,干燥。或取生南星粉,加入净胆汁(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)拌匀,放温暖处,发酵7-15天后,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,每隔2小时搅拌1次,除去腥臭气,至呈黑色浸膏状,口尝无麻味为度,取出,晾干。再蒸软,趁热制成小块,干燥。制南星细粉每100kg,用牛(或猪、羊)胆汁400kg(或胆膏粉40kg)。
[中药贮藏]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,防霉。生南星系毒品,应遵照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方法》加工、贮藏、应用。制南星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。胆南星置石灰瓮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