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正文 < 中草药种植 < 中草药公益网 : 当前
文 章 推 荐
人参栽培技术

来源: 中药栽培指南 类别:

[草药产地]

野生品称山参、野山参,主产于东北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。如将较小的山参,经人工移植于林下,10余年后挖出者称移山参,习惯上认为品质不及山参。栽培品称园参,主产于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;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湖北及北京等地有引种试种。销全国,并出口。

[人参栽培技术]

喜冷凉湿润气候,耐寒,忌强光和高温,适宜生长温度20-25℃;对土壤选择较严,以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、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为佳,碱性土不宜栽培。忌连作。过去采取毁林栽参,现主产区利用农田、荒山和林下栽参。用种子繁殖。由于种子需在一定温、湿度下完成胚后熟阶段,因此,播前一般需经催芽处理,于8月上旬(即种子成熟)将种子砂埋,温度15℃左右,水分保持在10%-15%为宜,约2个月后种子有裂口,即可播种。未经催芽处理的种子出苗则需一年左右时间。

播种: 分春、秋及夏播,播前作畦,高25-30cm,宽1.1-1.3m,畦间作业道宽2-2.5m,参畦南北走向。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,春播在4月上、中旬,播前将种子与砂(1: 1)混句后放入坑内催芽,覆土10cm左右,种子有裂口时播种,撒播或点播,株行距3×3cm,播后覆±4-5cm;撤播每平方米用种量约50g,点播约25g。夏播种子不需处理,于6月中旬播上年采收的干种子,也可于7-8月采下成熟种子立即播种。播种后,用草帘、枯枝等覆盖畦面,防止土壤干燥及冻害。夏播或秋播种子都在5月上旬出苗。

移栽: 育苗2-3年后,经1-2次移栽倒帘。于秋季(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)或春季(4月下旬)移栽,以秋栽成活率高,移栽时选健壮无病参苗,按大小分等分别栽植。2-3年生幼参苗,行株距20cm×10cm;4-5年生大参苗,行株距25cm×10cm。参苗斜栽,芽苞朝北,根须平展朝南,与地平线成约30度的角度,覆土深度按参苗大小而定,7-12cm。

田间管理: 出苗前搭荫棚,棚架前檐高1-1.3m,后谵高0.7-1m,上面盖草帘、芦苇帘或木板,透光度20%-30%;每年松土除草2-3次;秋季参苗枯萎,割除枯株集中烧毁,结合畦面整理用草覆盖,以保湿、保温、防冻;四年生以上的人参,开始开花结实,应及时摘蕾;注意排涝与灌溉。

病虫害防治: 早春苗期有立枯病、猝倒病发生,可用70%五氯硝基苯粉剂200倍液浇灌病区,深灌3-5cm;成株期地上部分主要病害有斑点病、疫病、炭疽病,以雨季为发病盛期,可喷1: 1: 120波尔多液,于展叶后喷射,每年喷3-4次,每10天一次;根部有菌核病与锈腐病,用50%多古灵可湿性粉剂500-1000倍液浇灌病穴。虫害主要有金针虫、蝼蛄、地老虎等,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淋灌或人工捕杀。

[采收加工]

栽培5-9年,于9-10月采挖,洗净,除去地上茎叶。野采挖时需防止折断分校及须根,尽量保全整个根系,洗净。圆参经晒干或烘干,称"生晒参"; 山参经晒干,称"生晒山参"。

[中药炮制]

1.生晒参 取原药材(园参),除去芦头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,或捣碎。

2.生晒山参 取原药材(山参),除去芦头,洗净,干燥,用时粉碎或捣碎。

3.糖人参 取园参鲜根洗净,置沸水中浸烫3-7分钟,取出,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,取出,晒干,经硫黄熏蒸后,用特制的针沿参平行与垂直方向刺小孔后,浸入浓糖液中(每100ml水溶液中加冰糖135g),24小时,取出后暴晒1天,再用湿毛巾打潮,使其软化,进行第二次刺孔,再浸入浓糖液中24小时,取出后冲去浮糖,干燥。

4. 红参 取原药材(园参)洗净,经蒸制后,干燥为红参。用时除去芦头,蒸软后或稍浸后烤软,切薄片,干燥。或用时粉碎或捣碎。

5. 红参须 红参剪下的小支根,多顺捆成小扎。

其他文章
 · 梅花栽培技术 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