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< 草药治病 < 中草药偏方 < 首页 :当前位置
文 章 推 荐
麻黄治病偏方

来源:《本草纲目》等中医书籍 类别:

[释名]亦名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

[气味](茎)苦、温、无毒。(根节)甘、平、无毒。

[主治]

1.流行热病(初起阶段)。用麻黄一两,水煎至半干,去渣留汁,加米及豉,煮成粥。先以热水洗澡,然后食粥,汗出即愈。

2.伤寒黄疸。用麻黄一把,去节,棉裹,加酒五升,煮至半升,一次服完,微汗见效。此方名“麻黄醇酒汤”。

3.黄肿、脉沉、小便不利。用麻黄四两,加水五升煮,去沫,再加甘草二两,煮成三升。每服一升。盖厚被让出汗。不汗,须再次服药。注意避风寒。此方名“甘草麻黄汤”。

4.风痹冷痛。用麻黄(去根)五两、桂心二两,共研为末,加酒二升,以慢火熬成糖稀。每服一匙,热酒调下,汗出见效。注意避风。

5.产后腹痛,血下不止。用麻黄去节,研成末。每服一匙,一日二、三服,血下尽即上。

6.心下悸病(按:即心胆怯惧,胸部不快)。用半夏、麻黄,等分为末,加炼蜜和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三丸,水送下。一日服三次。此方名“半夏麻黄丸”。

7.中风。用麻黄(去根)在慢火上煎熬,逐步加水,最后熬成膏,收存备用。每服一、二匙,热汤送下。

8.盗汗、阴汗。用麻黄根、牡蛎粉,共研为末,扑身上。又方:麻黄根、椒目,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酒送下。外用麻黄根、旧蒲扇,共研为末,扑身上。

9.诸虚自汗(夜卧更甚,久则枯瘦)。用黄芪、麻黄根各一两,加牡蛎(淘米水浸洗后煅过)一起制成散剂。每服五钱,以水二碗,小麦百粒煎服。

10.阴囊湿疮。用麻黄根、石硫磺各一两,米粉一合,共研为末,涂敷患处。

[补充]∶木贼麻黄

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、木贼麻黄、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。

[性味归经]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

[功能]发汗,平喘,利水。

[主治]伤寒表实,发热恶寒,无汗,头痛鼻塞,骨节疼痛;咳嗽气喘;水肿,小便不利;风邪顽痹,风疹搔痒。

[成分]主含L-麻黄碱、伪麻黄碱、挥发油,此外尚含鞣质等。

[药理]

1.发汗 仅在人发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,动物试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。

2.解热 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,对正常小鼠均有降温作用。

3.对平滑肌的影响 麻黄碱、伪麻黄碱能松驰支气管平滑 ,且作用较缓和持久,故能使呼吸平顺而止喘。

4.利尿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。

5.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,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,因此用于鼻粘膜肿胀,收缩作用长,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,能使冠状动脉扩张,增加血流量,与垂体后叶素合用用于升压时,能阻断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。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,可维持数小时。

6.对中枢的作用 麻黄碱如用较大剂量时,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,引起精神兴奋、失眠等症状,亦能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。

7.抗病毒作用 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。

[用法用量]1.5-10g。宜先煎。解表生用,平喘炙用或生用。

[注意事项]本品发汗力强,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,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。

麻黄根

[性味]甘,平。

[功用]止汗,常配浮小麦等。

[用法]3-10克。

其他文章
 · 目录